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

如果不喜歡,就去改變

如果不喜歡,就去改變呀!

這句話再度在我的腦海中迴盪著,那是在王艾莉的新聞專訪中,也曾深深影響過她的一句話。

現在心情已經平撫了許多,一小時前,我仍一邊用袖子擦拭著湧出眼角的淚水、一邊和小哲講手機緩緩走回七張的家。

這是第一次大伯對我如此生氣、說如此重的話,因為我把鑰匙遺留在小哲家,所以我和大伯暫借鑰匙。

「叫你男朋友親自把鑰匙拿來,不准用寄的!如果他用寄的我就把門重打。」大伯眉頭緊蹙地用甚重的口氣說,「你知道那門是很難重打的嗎?」

心裡充滿自責、愧咎、委屈、矛盾,即使知道不能自責,腦中仍有許多責怪自己的聲音。畢竟,真的是自己的問題,自己沒有把鑰匙保管好,都是因為自己這樣糊塗的個性。

「其實就只是你沒有把鑰匙拿回去而已。」在電話的另一頭,小哲用溫柔的嗓音安慰我,「就只是這樣而已,你並沒有不好。」

回到家後,再度接到大伯的來電,他說把鑰匙寄到大伯家,我婉拒了。

Speedo還是老樣子,一見到我回來就纏人地要我給它吃罐頭,撒嬌不成,便又打翻了垃圾桶,我怒氣沖沖地把垃圾桶擺好,打了幾下Speedo的屁股,堂姊已經睡了,我便低聲唸道:「不可以再這樣了!」說這話時,還有兩行淚掛在臉上。

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很迷糊的人,有時候會自嘲自己就是有些傻、有些生活白痴,但我自己並不討厭這樣的自己,但是我就是很害怕別人生氣、說話大聲,那樣讓我害怕、讓我自責、讓我覺得自己做錯了事。

事實上我的確是有做錯些什麼,只是,我不懂,為什麼一定要用罵的、用大聲來斥責。

我忽地想起當Speedo做錯事時,我會打它,即使鮮少教訓它,但每次這麼做總令我事後感到有些抱歉、有些不忍。

是阿,為什麼我們習慣用罵的、用打的、用斥責的方式來教導他人?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?

我不知道答案,但是我知道我不希望自己未來成為用那樣的方式來教育別人的大人。

前幾天在日月潭摔車時,我曾笑說:「要會騎腳踏車,總得經歷這樣的歷程嘛!(只摔車)」

「但現在你已經是不是小孩子了!」爸爸不以為然的說。

是誰說大人應要有大人的樣子,小孩就應該要是小孩?所有大人都曾是小孩,所有小孩長大後都會是大人。不論我們是在人生的哪一個時期,我們都該要保有小孩和大人的心才是,人生本來就要適時去變換不同角色。不過我想爸爸口中的大人,應該是社會期待下的那種大人吧!我也有選擇去扮演我想要的樣子,我希望那樣的大人是可愛的、不會有距離感的。

我也還在努力的接受現在自己的模樣,而不要被社會的眼光和輿論影響。不過我也有自己心中的理想模樣,有時候會希望自己健康一些、身材苗條一點、做事精明一些、生活聰明一點,我想那也是為了自己好,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。

即使還是有些悵然,我擦了擦眼淚,告訴自己,不喜歡,就改變吧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